足迹
穿越考科举?不,我直接当主考官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8章(第2页)

这十三个人的答卷,没有一份是循规蹈矩的八股文。他们每一个人,都是一个偏科到极致的专才,是旧有科举制度下,绝对不可能被选拔出来的异类。

我看着这十三个名字,就像一个手握王牌的赌徒,看着自己手中的同花顺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甲等十三人,全部录取。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。

张承言点了点头,这在他的意料之中。

乙等四十七人,我拿起第二份名册,快速地浏览着,这些人,文章虽不如甲等那般惊才绝艳,但皆是言之有物,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案。可算作是......优秀的‘执行者’。同样,全部录取。

如此,便已占去六十个名额。张承言在一旁用笔记着,还剩六十个名额,需从一百五十二份‘丙上’之卷中,择优选出。

这,才是真正的难题。

丙上的卷子,鱼龙混杂。其中,有少数是文笔尚可、但缺乏新意的旧式才子,也有大部分是像张承言之前那样,思想开始松动,尝试用新方法答题,但能力和见识还有所欠缺的转型者。

如何在这其中,做出取舍,将直接决定这份榜单最终的成色。

我将那份厚厚的一百五十二人名册拿了过来,却没有急着看。

而是对张承言说道:张大人,你我二人,不妨各自拟一份六十人的名单出来。不写理由,只凭本心。最后,再将两份名单重合之处,直接录取。若有不同,再行商议。如何

这是现代招聘中,常用的背对背打分法,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互相干扰,筛选出双方都认可的人选。

张承言虽不解其意,但对我已是言听计从,当即点头道:全凭大人吩咐。

于是,偌大的阅卷堂内,陷入了新一轮的寂静。

我与张承言,各据一案,在烛火下,奋笔疾书。

我筛选的标准很简单:优先选择那些思想开放、勇于尝试新方法,哪怕答得有些幼稚可笑的转型者。而对那些四平八稳、看不出任何个人思想的旧式才子,则毫不留情地划掉。

因为在我看来,能力可以培养,但僵化的思维,却难以改变。我宁要一个充满潜力的璞玉,也不要一个打磨光滑却毫无用处的鹅卵石。

半个时辰后,我二人同时停笔。

将两份名单一对,结果竟让我有些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