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袁崇焕密会风波起(第2页)
他深吸一口气。
”可晚生知道,那些都是皇太极的反间计!”
“反间计?”袁崇焕猛地站起,带翻了供桌上的烛台。
烛油溅在顾昭手背上,他却浑然不觉,“你怎会知道这个词?”
顾邵一阵心虚,肯定不能告诉他我来自后世。
“因为晚生见过它的结局。”顾昭摸出怀里的残信。
“这是今早有人塞在我窗棂上的,说袁大人’通虏‘。您若按原计划下月进京述职,怕是刚进城门就会被下狱。”
庙外的风突然大了,吹得破门“吱呀”作响。
袁崇焕盯着那半页纸,突然伸手扯开自己的衣襟——锁骨下方有道三寸长的刀疤,还泛着新红。
“这是上个月在后金营里留下的。通虏?我倒想问问,哪个通虏的会带着伤兵走三百里山路回宁远?”
“所以袁大人得暂缓进京。”顾昭急道。
“您现在立刻派人回辽东,查这三封战报的来源。驿站的马快、塘报的抄手、甚至送报的士卒——定有内鬼。”
他从怀里摸出个小本子,是前世记的驿站分布简图。
“晚生还有个法子:让辽东驿站每隔三日发一封假战报,说您正率大军往山海关集结。
皇太极若以为您要入关,必定分兵防备,正好给您腾出手清剿内鬼的时间。”
袁崇焕突然抓住他的手腕。
顾昭被捏得生疼,却见那双眼亮得惊人:“你究竟是谁?”
“晚生是个想救大明的书生。”顾昭直视他。
“袁大人,您信我么?”
庙外传来马蹄声。
“是周侍郎的人。”马蹄声在庙前停住,外头传来压低的嗓音,“顾公子,周大人让小的送东西来。”
顾昭掀开门帘,见个小校捧着个朱漆木匣,匣上还沾着星点墨迹。
他打开一看,是份未盖官印的奏稿,最末一行写着:“蓟辽督师袁崇焕,私通建虏,罪当论死。”
“温体仁的手笔。”袁崇焕凑过来看。
“这字迹我认得,他当翰林院编修时给我递过帖子。”
顾邵今天真是见识到了朝堂斗争的残酷。
前世温体仁正是靠弹劾袁崇焕上位,此刻这封奏稿若递到皇帝手里...他猛地抬头:“袁大人,您得立刻上疏自辩!把这三个月的行军日志、伤兵名单、甚至您身上的刀疤都写进去。晚生帮您写!“
“好。”袁崇焕突然笑了,笑得像辽东三月的风,“我信你。”
子时将尽时,顾昭踩着月光往回走。
赵守义给他留的灯还亮着,窗纸上投着个晃动的影子——是那小子在屋里踱步,估计又在担心他夜不归宿被里正盘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