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(第2页)
哇,变成粉了。顾明斯惊奇地叫道。
对,板栗粉。赵安澜解释着,手上动作不停,晒干或者烤干后,可以保存很久,路上饿了,用水一冲,就是糊糊,能顶饱,也可以和在干粮里,增加甜味和营养。
大家一听,眼睛都亮了,这可比带着硬邦邦的板栗壳或者担心生栗仁坏掉强多了。
这赵公子,总能想出好办法。
立刻有人主动上前帮忙,赵公子,我来磨。
我也来。几个力气大的汉子接过了赵安澜手里的活计,学着她的样子用力研磨起来。
女眷们则细心地收集磨好的粉末,用洗净晾干的大片树叶或布块小心地包好。
赵安澜自己也没闲着,她将另一部分板栗仁放进一个洗净的陶罐里,加入一点点清水,架在小火上慢慢熬煮。
一边煮一边用木勺搅拌,防止糊底。
板栗仁在热水中渐渐软化,汤汁变得浓稠,散发出比生磨时更浓郁的香甜气息。
熬煮到差不多时,赵安澜熄了火,将浓稠的板栗糊也倒入干净的树叶包中放凉。
这糊糊放凉后会凝固,路上挖一块出来,可以直接吃,像小点心,也可以冲水喝。
熊大好奇地凑过来,用湿漉漉的大鼻子嗅了嗅石板上残留的板栗粉末,打了个小小的喷嚏,粉末飞扬起来,惹得旁边的人一阵笑。
一番忙碌后,剩余的板栗被完美转化成了易于携带和保存的板栗粉和板栗糊块。
队伍再次启程,每个人身上除了行囊,又多了一小包珍贵的板栗粉或板栗糕。
赵安澜走在队伍中,看着前方熊大宽阔的背影,感受着身后队伍里因为一点小小收获而弥漫的轻松气氛。
山风穿过林梢,带来清新的气息。
赵安澜掂了掂自己怀里那一小包磨得最细的板栗粉,嘴角微扬。
这大山,虽然险峻,却也慷慨。
只要善于发现和利用,总能找到活下去,甚至活得更好一点的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