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四章 问道(上)(第3页)
“大祭酒近来安好?”齐玄素放低了姿态,同样快走几步,与张太虚见礼。
“有劳大掌教挂念,老夫一切安好。大掌教安好否?”张太虚与天师是同乡,都是吴州人士,张太虚最终不是选择了道门,而是选择了天师。以前都是天师与张太虚联络,齐玄素这次请张太虚来玉京,倒不是要挖天师的墙角,只是不想重蹈前人覆辙。
当年废天师之乱,儒门可是深度参与其中,最后甚至死了一位大祭酒。可见大真人府和儒门的联系之深。
如今齐玄素想要扶持张月鹿上位,自然要吸取废天师之乱的教训,把儒门的问题给处理清楚。
所以齐玄素不是一个人来的,而是夫妇二人联袂而至,甚至还要算上小殷这个秘书,算是一家三口都齐了。
齐玄素与张太虚见礼之后,张月鹿和小殷又依次与张太虚见礼。齐玄素这段时间亲自管教小殷,还是卓有成效,比以前有礼数多了。当然,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这是压抑了小殷的天性。
双方各自入座之后,先是略微寒暄几句,没有急着切入正题,齐玄素自然不会十分突兀地提到大真人府的事情,他相信张太虚人老成精,也不需要过于直白。
寒暄之余,两人难免提到了大玄皇帝秦权殊和当下的局势。
齐玄素说道:“儒门讲究忠君之道,部分人甚至到了愚忠的程度,张大祭酒这次能够从道不从君,我心甚慰,甚慰我心。”
张太虚道:“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?诸如移忠作孝这类道理并不是至圣先师的道理,而是后世人借至圣先师之口阐述的自家道理。至圣先师认为‘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’即臣子要用正道来侍奉君主,如果君主不遵循正道,臣子应据理力争,若是多次劝谏仍旧无果,那么臣子可以选择离去,而不能一味地盲从,屈从于君主的错误行为,更不能逢君之恶。”
齐玄素道:“大祭酒所言极是,理学的程太渊便是典型的逢君之恶,不如大祭酒远甚。”
张月鹿也道:“子曰:‘君子谋道不谋食,忧道不忧贫。’君子应将遵循道义置于首位,当君主的行为违背道义时,君子不应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迎合君主,要以道为准则来行事。大祭酒是切切实实做到了这一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