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章 君父(第5页)
程太渊见殷正心打下齐州,刚好对应了现实人间的情况,不由道:“倒是奇了,这位小掌教从哪里学来这些太平教的手段?”
清微真人意有所指道:“大约是师父教的。”
“大掌教?”程太渊将信将疑。
清微真人道:“当然不是大掌教,而是以前的师父。”
程太渊也没有深问,转而说道:“以我们儒门的角度来看,有违忠孝之道。”
清微真人道:“我们道门不讲忠孝。”
程太渊一挑眉:“不忠不孝?”
清微真人道:“忠是忠,孝是孝。有忠,有孝,没有忠孝。”
“在过去,忠是恪尽职守,而臣对君的忠,其实是双向的,君视臣如手足,臣视君如腹心;君视臣如草芥,臣视君如寇雠。谁也不欠谁的。”
“可自从天下一统,‘忠’的含义就变了,从君臣之间的双向负责变成了臣对君的单项义务,变成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。其实仔细一想,这个道理就站不住脚,任谁也要问一句,凭什么呢?你让我死我就得死,宁有种乎?”
“所以儒门发明了家国一体的说法,在家是孝子,在外是忠臣,移孝作忠,外儒内法。于是才有了‘忠孝’的说法。”
“过去,忠是忠,孝是孝。逐渐变为,忠就是孝,孝就是忠。君不再是君,而是君父,臣不再是臣,而是臣子。君臣变成了父子,君王成为了所有人的父亲,对君王忠诚就是对父亲孝顺,偷换概念,君君父父由此而来。故而,伏惟圣朝,以孝治天下,本质上就是提倡对君王的绝对忠诚,可君王却不用负任何责任。”
“父亲生养了我,孝顺父亲是应该的。君王不曾生养天下人反而让天下人供养,哪有这样的父亲?又是凭什么呢?莫说什么君王为天下开太平,若没有天下人的支持,君王一人开得太平吗?”
“道门正是反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君主制度,所以才不提倡‘忠孝’,忠诚就是忠诚,孝顺就是孝顺,没有什么‘忠就是孝’。”
“时至今日,道门内部仍旧有许多这类思想的遗毒,将大掌教视作父亲,将金阙视作母亲,私下称呼什么‘金母’,想尽办法要在自己头上再加一个父母,说白了就是君父思想作祟,有违平等,这是必须要警惕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