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过河卒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三章 圣廷的崛起(第3页)

在文官政府崩溃的同时,掌握了巨量财富的教会日益承担了地方政府的职能,教士们成为了地方城市的实际统治者。因此,西秦的世家望族都会将孩子送入教堂,与圣廷融为一体,以保证香火绵延,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。

这便是圣廷走向西大陆统治者的开始。

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,在西秦帝国文官政府崩溃的时候,为什么是圣廷承担起了政府职责?这就不得不提到圣廷的大学制度。

中学是贵族、绅士、体面阶层所需要的教育。大学是教士、医生、法官、律师的培训班。

大学的全称是“主教座堂学校”,目的是培养神职者,因为圣廷主张对《圣典》的解释必须以圣廷认可的正统神学观点为标准,所以圣廷要求所有教士都必须接受神学教育。而主教座堂学校就是让培养教士的。

随着世道的发展,为了满足传教的需要,又开展了医学和法学的课程。

医学不必说了,任何地方都需要治疗。关于这一点,道门的理解十分深刻,乱世造反需要符水治病救人,如此才能收拢人心,其效果仅次于发放粮食,盛世显贵也要靠炼丹取悦帝王贵族,从而平步青云,成为国师之流。其本质都是祛病消灾。至多是在健康的基础上寻求长生。

法学更多是教士走上层路线的必要手段,精通法学的教士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地君主,接近君主,从而掌握权力,并影响君主,从而实现传播教义的最终目的。其本质上与儒门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殊途同归。

正因如此,教士们越来越多承担官僚的职责,乃至于在文官政府崩溃后,取代官僚。

这也让大学变为三门基本学科,即神学、医学、法学。

再后来,贵族们不再满足于中学的教育,还有许多寻求进身之阶的平民,都纷纷涌入大学,于是大学的学科越来越丰富,不过如今的大学中仍旧是只有神学、医学、法学这三个学科的学生才能得到各种特权。

万象道宫本质上也是效仿了圣廷的大学制度,不过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,万象道宫不局限于三门基本学科,而是综合性质的“大学”,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培养道士或者技术性官僚,如果能走到最后,那么已经涉及到了领袖的范畴。

用儒门的话来说,屠龙之技和帝王心术,全都教。